- bāo
- 【动】
- 〖口〗∶去掉物的外皮或壳(多用于口语)〖shell;skin;peel;peeloff〗
- 或剥或烹。——《诗·楚茨》
- 又如:剥花生;剥碗豆;剥牛皮;剥葱皮
- 另见bō
bāoké
〖husking〗剥去或除去外壳或外皮的行为或过程
bāopí
〖peel〗∶剥去某物的外层
〖skin〗∶除去任何动物、蔬菜或水果的皮
〖decorticate〗∶剥去树皮、种子的外壳或水果的皮
【动】
- (会意。从刀,从录,“录”又兼作声符。“录”,《说文》:“刻割也。”本义:削;剥离;剥脱,即去掉物体表面上的东西)
- 同本义〖parecutapart〗
- 剥,裂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- 剥,离也。——《广雅》
- 或剥或亨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楚茨》
- 然不剥脱,不砥厉,则不可以断绳。——《荀子·强国》。注:“剥脱,谓刮去其生涩。”
- 冬日至,令剥阴木而水之。——《周礼·秋官》。注:“刊、剥互言耳,皆谓斫去次地之皮。”
- 溪头卧剥莲蓬。——宋·辛弃疾《清平乐·村居》
- 又如:剥除(削去);剥割(割削);剥制(剥取或削除外皮,加工制作);剥皮(剥去外皮)
- 割裂〖divide;sever;cutapart〗
- 是剥是菹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信南山》
- 脱落〖falloff〗
- 实熟则剥。——《庄子》
- 汉隶岁久,风雨剥蚀,故其字无复锋芒。——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
- 又如:剥落(剥损脱落;落地,没有选上);剥缺(剥落残缺);剥坏(剥落损坏)
- 强制除去〖denude〗
- 裸剥士女。——房玄龄《晋书》
- 又如:剥庐(剥夺他人荫庇之所;穷困的居所);剥放(斥退)
- 盘剥;掠夺〖exploit;rob〗
- 故为吏牧民者竞相剥削。——《梁书·贺琛传》
- 患在于剥夺之不已。——元稹《钱货议状》
- 又如:剥害(盘剥伤害);剥褫(革除;褫夺)
- 罢免,革除〖recall〗。如:剥坐(革职治罪);剥辱(谓革职之辱)
- 伤害〖injure〗
- 剥丧元良。——《书·泰誓中》
- 又如:剥丧(伤亡);剥戮(伤害杀戮);剥丧(伤亡;丧乱)
- 衰微;减少〖decay〗。如:剥极(时运不利或事物衰败到了极点)
- 另见bāo;pū
bōduó
〖expropriate;strip;robof;snatchfrom;takeawayfrom〗
强制夺去;依法取消
bōlí
〖bestripped;peeloff;comeoff〗∶附着物或覆盖物脱落
〖exfoliate〗∶〖组织、皮肤、覆盖物等〗脱落
bōluò
〖peeloff;betripped〗物体表面的覆盖物成片地脱落
bōshí
〖erosion;corrosion〗∶剥脱而逐渐损坏
由于使用了伪劣涂料,墙皮半年就剥蚀了
〖wearaway〗∶侵蚀。由于侵蚀而使裸露
入了门,便是一个亭子,油漆已大半剥蚀。——《老残游记》
bōxuē
〖fleece;squeeze;exploit〗原指搜刮侵夺,现指使用〖一个人的〗劳动力而不给予公平的或相当的报酬
对农民遭到地主剥削的程度感到吃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