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【名】- (象形。甲骨文,象嘴里的牙齿,象形字。戰國文字在上面加了個聲符“止”,成為形聲字。小篆同。本義:牙)
 - 同本義〖tooth〗
 - 男以八月而生齿,八歲而齔,女七月生齿,七歲而齔。——《大戴禮記·易本命》
 - 發墮齿槁。——《素問·上古天真論》。注:“齿為骨余。”
 - 又如:齿吻(齿及唇);齿頰(牙齿與臉頰)
 - 排列如齿狀的物品〖tooth-likething〗
 - 齿革羽毛。——《書·禹貢》。傳:“象牙也。”
 - 又如:鋸齿;梳齿;羊齿(一種植物)
 - 指年齡〖age〗
 - 齿路馬有誅。——《禮記·曲禮》。注:“數年也。”
 - 古者謂年齡,齿亦齡也。——《禮記·文王世子》
 -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,以盡吾齿。——柳宗元《捕蛇者說》
 - 又如:齿序(年齡的大小順序);齿力(年齡和體力)
 
 【動】- 并列,次列〖juxtapose〗
 - 不敢與諸任齿。——《左傳·隱公十一年》。注:“列也。”
 - 百官以此相齿。——《莊子·天下》
 - 又如:齿列(與人同等并列);齿遇(以同等相對待);齿班(并列)
 - 談說,重視〖utter〗。如:齿及(說及,掛齿);齿牙余論(言詞之力;口舌之勞)
 - 錄用,收納〖employ〗
 - 終身不齿。——《禮記·王制》。注:“猶錄也。”按,齿有行列者。
 - 又如:齿召(予以錄用征召);齿用(錄用);齿舊(錄用舊臣)
 - 擋,觸〖touch〗
 - 吾謀適合意,幾亦齿奸鋒。——宋·王安石文
 - 又如:齿戰(上下齿連連相擊)
 
 齿唇音chǐchúnyīn〖dentilabial〗氣流從上齿與下唇縫隙間噴出而成的音,如英語輔音〖v〗的發音
 齿發chǐfà〖toothandhair〗牙齿與頭發。借指年齡或謙稱自身 幸被齿發,何敢負德?——李朝威《柳毅傳》
 齿根chǐgēn〖rootoftooth〗牙齿的根部
 齿更chǐgēng〖dentaltransition〗即換齿。人到六、七歲時,乳牙(出生六、七月生長之牙)脫落,漸被恒牙所代替,謂之齿更
 齿冠chǐguàn〖crownofatooth〗牙齿露出齿齦的部分
 齿后音chǐhòuyīn〖postental〗齿后的輔音
 齿冷chǐlěng〖scornat;laughsb.toscorn〗露齿笑人,久之覺冷,極言譏笑嘲諷之甚 人笑褚公,至今齿冷。——《南史·樂預傳》
 齿錄chǐlù〖employ〗收錄;錄用 以臣年小,不及齿錄。——《魏書·劉文曄傳》
 齿輪chǐlún〖gearwheel〗有齿的輪狀機件,通常成對嚙合,其中一個轉動,另一個就被帶動
 齿腔chǐqiāng〖toothcavity〗牙齿的髓腔,內由牙髓填充
 齿舌chǐshé〖talkingaround〗口舌,指人的議論 平居望外遭齿舌不少,獨久為人師耳。——唐·柳宗元《答韋中立論師道書》
 齿條chǐtiáo〖rack〗帶齿的棒條,用于與齿輪、錐齿輪或蝸輪相嚙合
 齿音chǐyīn〖dental〗用舌面或舌尖抵住門牙或門牙附近發出的音
 齿齦chǐyín〖gums〗即牙床,包住齿頸的粉紅色黏膜組織
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