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- 蹺、蹻
 - qiāo
 - 【動】
 - (形聲。從足,堯聲。本義:舉足)
 - 同本義〖liftup(aleg)〗
 - 蹻,舉足行高也。從足,喬聲。——《說文》
 - 可蹻足而待也。——《漢書·高帝紀》
 - 莫不蹻足抗首。——揚雄《長楊賦》
 - 又如:跷蹄輦腳(高舉腳,輕落足);跷著腿坐著;跷足(舉足);跷腿(抬腳舉步)
 - 豎起〖手指〗〖holdup(afinger)〗。如:跷大拇指夸他好
 - 踮起腳后跟〖standontiptoe〗
 - 跷起腳來,把一個一個臉面都看遍,哪個也不是菊英。——趙樹理《三里灣》
 - 又如:跷足(踮起腳跟)
 - 跛〖lame〗
 - 他一跷一拐地努力走著。——茅盾《脫險雜記》
 - 又如:跷足(跛足);跷腳(跛足;瘸腿)
 - 用同“翹”。向上昂起〖holdone"sheadhigh〗。如:跷生生(翹豎尖聳的樣子)邁步;跨步〖stride〗。如:跷蹀(猶奔走)
 
 【名】- 高跷〖stilts〗。在傳統戲劇、舞蹈中供表演者綁在腳上使用的一種木制道具,高者三四尺,低者尺余。如:跷工(戲曲、舞蹈演員踩著高跷訓練步伐的基本功)“蹻”
 - 另見jué
 
 跷跷板qiāoqiāobǎn〖seesaw〗做跷跷板游戲的器材,是一塊中間有橫軸的條形厚木板,架在支柱上,兩端坐人,做一起一落的游戲
 跷足而待qiāozú’érdài〖liftupafootwhilewait—willsucceedinshorttime〗跷足:舉足。抬起腳來等待。預言不久將發生的事 則事可定,賊可死,功可跷足而待矣。——三國蜀·諸葛亮《勸將士勤功己闕教》
  |